《钢铁》《中国冶金》《连铸》编辑部尚海霞主任一行到我院座谈交流

发布时间:2021-08-03 发布者: 浏览次数:

(通讯员刘昱)7月26日上午,北京钢研柏苑出版有限责任公司《钢铁》、《中国冶金》和《连铸》编辑部尚海霞主任一行来金沙官网座谈交流。学校副校长刘静教授,材料与冶金学院党支部书记、《中国冶金》《连铸》编委薛正良教授,副院长、《连铸》编委程常桂教授,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、《连铸》编委郑万教授,马国军教授,周建安教授,张华教授,李建立副教授等冶金系部分师生参加了座谈会,并与来宾进行了深入交流。会议由薛正良教授主持。

首先,尚海霞主任作了“《钢铁》《中国冶金》《连铸》期刊推介”的报告,报告中就3个期刊情况及作者写作和投稿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讲解。报告结束后,双方就期刊发展进行了深度交流探讨,专家教授们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。刘静副校长对发展中文期刊给予了肯定,她指出:“我们自己的杂志,要大力支持。中文期刊的良性发展,对期刊本身和对作者都有好处。”同时她还建议编委单位一定要对期刊进行实质性的支持,期刊可以给相关编委单位提出组稿任务要求;高校应当有好的导向,要将中文期刊、尤其是行业内十分认可的中文期刊与学生评奖、毕业关联起来,引导更多的学生愿意把文章投到我们自己的期刊上;主动宣传自己课题组的工作、发表在中文期刊上的论文,提高文章他引率,提高影响因子,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优先投稿国外期刊的现状,实现“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”。郑万教授作为《连铸》杂志的编委,对《连铸》的发展提出了3点建议。他指出,期刊首先要有目标,冲进科技核心,这是编委和编辑共同努力的方向;其次《连铸》杂志范围较窄,导致稿源质量受限,应当适当扩充范围,正如薛教授建议的,可添加凝固相关的内容,例如模铸、有色金属成型都有凝固过程,均可以纳入期刊范围;最后建议缩短见刊周期,作者不喜欢周期过长的期刊,缩短周期是期刊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。周建安教授提到“论文可以产生生产力”,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通过期刊阅读高校老师的研究成果,并在生产实践中得以应用,为社会生产做出贡献,这是每个老师所希望的,因此扩大期刊在业内影响是期刊发展的首要目标。张华教授建议,由于同等力学等学生毕业要求只需论文发表在省部级刊物上即可,因此可建议该部分学生重点投一些非核心期刊,增大期刊稿源,有助于期刊发展。

上一条:学院在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中获特等奖 下一条:“超分子材料与分子/纳米器件团队”发展新型高活性电解水催化剂

关闭